我是先看完《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再看《一人公司 : 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的。
(雖然也不過就同一天相差幾個小時的事就是。)
之前看到比較多人推薦的是2019年先出版的《一人公司 : 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
2020再出版的《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推測是前一本書得到一定支持後,作者才出的續作。
個人認為前一本書畢竟是作者初試啼聲的「試做」,想要試試市場能多接受他那違反許久以來市場崇尚規模經濟的概念,
所以花了相當多的篇幅反覆辯證公司如何在不需要發展規模的狀態下,保有效率及必要金錢的反饋,以說服讀者的認同及支持。
第一本書得到不錯的支持後,才出版下一本簡潔許多的概念書,
也是我認為的作者的心法書——《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
下面先簡單抓幾個作者在《一人公司 : 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提到的概念給大家參考:
1. 嚴格來說,每個人都是一間公司。
組織內若有許多一人公司會有利於組織蓬勃發展,甚至讓組織能有大幅度的進步,
如內部創業家(Intrapreneur)——大型組織裡的一人公司。
通常他們是有自己的目標並執行的公司領導者,
他們能指出自己的目標,不需要太多指導、細項管理或監督,因為他們被賦予充分的工作自主權。
他們知道需要做什麼事,也了解公司的需求,並且知道如何讓自己的才能相符,然後完成。
2. 內部創業家與一人公司的不同之處在於,內部創業家通常負責產品的創造與行銷,也就是需要公司的資源;
而一人公司不需要成為管理者或創造產品,只需要在沒有更多資源或團隊成員的情況下,找到合適的方法來變得更好、更高效。
3. 如果你是利用系統、自動化,以及流程來建立長期事業,那你就不是以時間換取金錢,
而是在你的工作時間之外與一對一關係之外,經營事業與賺錢。
換句話說:雖然作者推崇建立一人公司並用系統化方法賺錢,
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所以他一併提出「內部創業家」這個概念,
說明就算你沒有獨自創立公司,這樣的思考方式也能夠幫助你在工作上的發展。
(相信我:能夠獲得上層信任,得到公司資源,獨立完成作業的人,不會在公司難過到哪去。)
如果想瞭解更多關於作者實際操作一人公司的更多細節的人,
就推薦你耐心看完《一人公司 : 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
但我個人比較喜歡《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每篇篇幅短,有重點,廢話少很多,所以也相對看得快。
(不要誤會,不是能看得快就代表是本好書,但在相對意義上絕對代表容易閱讀。)
以下直接來到《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分享幾個我覺得幾個很不錯的概念:
1. 大多數的人/企業都專注於賺到更多的錢,但為什麼要「更多」呢?真的需要「更多」嗎?
還是只要能簡單生活就「足夠」了呢?
「足夠」因為有限制,所以能夠知道何時可以休息,所以能夠創造自由,
而「更多」只是「更多」,你看不到盡頭,所以只能一直奔跑。
擁有自由才能選擇新的探險,去探索新的想法和地方。
2. 選擇一條路,然後採取行動。一開始只要做出較小、能夠掌控的決定,然後朝著感覺正確的方向前進。
所有更大的問題,都是解決前面的小問題後,才要面對,別擔心太多任何你現在無力解決的問題(錢或是否辭職),
專注眼前能夠解決的核心問題,才能前進。
3. 解決恐懼的方式:就是認清自己很害怕,然後無論如何都去做。(很多事做了才知道好不好)
4. 當你花越少的時間去追趕那些你以為自己錯過的東西(比方說滑社群媒體去追別人的動態),
你就能擁有更多的時間去過你的生活、做你的工作,或以面對面的方式跟人交流。
5. 這個世界需要你的創造,而不是「應該成為的你」,
放下自我批判,做真實的你,與你的價值觀一致,不要讓內在批判殺了你,才能更容易持續從事有意義的工作。
6. 即使我們做得夠多,我們終究還是會失敗,但我們依然會盡最大的努力,這就是一種了不起的勇氣。
希望大家都能成為更喜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