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思考關於是否要創業好多年了,
但卻因為一直想不到想要主做什麼產品/商品,而始終停在空想的狀態,
而這本書的作者的想法則跟我一直以來需要獨創性才能創業的想法截然不同。
作者主張所謂「低調創業」即是最樸實最簡單的創業模式,
只要運用你在職場上本來就會的技能,以協助他人為目標,就可以在完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開展屬於你的事業,
重點在找尋他人煩惱的事情,而非獨特的點子,能幫別人解決煩惱,才能賺錢。
但如果只是待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習以為常的能力,其實可能有機會幫到誰也說不定,
找尋客源的第一步,便是要跨出自己平常的小圈圈,並且要勇於詢問及觀察,
而這個過程並不是要硬性推銷,而是相信自己能持續提供價值給對方,擁有給予心態也更容易找到夥伴及更多的工作機會,
要相信那些對一般來說人來說理所當然的事,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不會的人;
既然要幫助人,當然得是長期,急躁不得,
作者針對這項論述給出一個公式:低調創業 = 相遇的人數 x 信賴關係的深度 x 提案數量
正確提高接觸頻率的方式能讓對方對你的信賴感提升、更覺得雙方的熟悉度增加,
而提案就更依賴自己對對方的觀察,只要能夠發現到更多對方沒說的小細節,就越有可能提出更多對方可能接受的提案。
作者為此提出了一個聊天流程:
您現在在做什麼工作? -> 您至今覺得最辛苦的事情是什麼? -> 您今後想做什麼? -> 提案
其中更重要的部分在於如何深入發問、如何讓對方願意說出更深層的想法呢?
比方說:具體來說是怎麼一回事呢?換成數字會是如何呢?實行過程中最困擾的是什麼事呢?
將對話引導到更具體化、數字化,連帶著實際面對最大的難關,
並以故事的方式一併說出目前最想要達到的狀態為何,而非刻意一問一答的條列式問訊法,
用這種方式引導對方也更能同步對自己的想法抽絲剝繭,足為幫助對方釐清自己的一種方式,
而當你們一起完成這個過程,就像是你幫助他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的感覺,對方對你的親密感也會更加提升。
只要雙方的信賴感增加了,後續就不愁沒有機會合作。
---以下引用作者認為也可創業的技能供各位參考,也許你們能從中得到些什麼靈感也說不定---
上班族再普通不過的基本技能,就能開始創業
‧整理資料
‧臉書發文
‧回覆line訊息
‧製作簡報
‧參加會議
最好的創業,從幫助別人開始
‧你在公司裡熟悉的事務技巧,就可以幫助不同生活圈的人
‧協助別人處理忙不過來的各種瑣事,完全不需要創意和發想
‧把自己定位成配角,就不需要任何資金和事業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