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書名其實直接破題,講的就是人的心態——作者把心態二分為定型心態及成長心態。
定型心態指的是所有的成就都只由自身天賦決定,努力是改變不了智商所能帶來的一切,
別人的批評都只是批評,不會是成長的動力,被批評了就報復,
自負且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
整理狀態我個人覺得偏向努力無用論。
成長心態相對積極,所有事情都會帶來改進,
錯誤與批評也是為了讓你變成更好的人,
一切都只是對事不對人,只要想怎麼改進就好,
努力不會有錯,努力嘗試才能增加腦神經元的連結,
而帶來進步,甚或成功。
裡面提到我覺得比較微妙的部分是,
每個人並不一定完全是定型心態或成長心態,
而可能是部分為之,依事件而定,
但作者希望的是提高自我察覺,讓大部份狀態下的我們都能用成長心態面對。
下面是幾個我摘錄的想法,也用來提醒我自己
・想想你欽佩的人是靠著非凡能力和極少努力而成功的嗎?
去挖掘他究竟付出多大的努力,你會更加敬佩他。
・當別人贏過你,其實只是因為他們用了更好的方法,更努力練習,
設法克服障礙,如果你想這麼做,你也可以做到。
・隨時思考學習與改進,別再去想別人的評價,這樣你的腦子才會再恢復正常運作。
・一味稱讚孩子,反而可能使他們更相信天賦,而不誠實面對自己,
不能只是稱讚結果,而是要稱讚孩子付出怎樣的努力而帶來成果。
・挫折會激勵成長心態者,警示而得到轉向的功能
=>這條路被擋了,那就要更努力找到出口!
・具有成長心態的運動員掌控邁向成功及保持成功的流程。(成功SOP化)
(自我激勵,假設存在假想對手)
・在定型心態下,你不會設法掌控你的能力及動力,你會期待你的天賦才能讓你過關。
當他做不到時,就算了,還能怎麼樣呢?
定型心態就是成品,不會改變且需要保護,悲嘆、歸咎,就是不設法掌控情況。
・擔心變成無名小卒,這種心態不會激勵你出類拔萃,全力以赴才會,
不管在正式比賽,或是練習時,都應該全力以赴。
・當上思辨的跋扈且苛刻時,所有下屬也因此變成定型心態者,人人擔心被批判,
於是公司不再學習、成長及前進,只是擔心被評判,勇氣與創新因此難以生存。
・挑選一個伴侶就是挑選一堆問題,沒有零問題的候選人,訣竅在於承認彼此的有限,
這才是起點。
・建設性指的是能夠幫助矯正,得出更好的作品或表現。
・不要妄下評斷,凡事都是學習。
・你必須天天致力於使自己更進步一點,假以時日,你就會變得進步很多。
・成功時,務必戒慎,成功可能導致你進入定型心態——「我贏了,我有才能,所以我會繼續贏。」
成功可能腐蝕一個人。
・被批評不見得是接受惡意,而只是對方的職責所在,他的評論就是要幫助你更好,
而你的職責就是從批評中學習,並把成果修改得更好。
・研擬一份具體的計劃,何時執行/如何執行/在哪裡執行・
諸如此類的細節,才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而不只是心態成長計畫。
------------------------------------------------------------------------------------------------------------------------------------
邁向成長心態的旅程
1.擁抱你的定向心態 -> 承認且面對現實,這不是丟臉的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
2.小心別觸發定型心態 -> 充分瞭解你的定型心態即出現的時機 (只要觀察就好)
3.為你的定型心態取名 -> 可以取個討厭的名字,好提醒自己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4.請試著教育他,帶他一起成長 -> 和他和平共處,一同取得平衡以成長
你的定型心態是為了保護你,所以才限制你,所以必須用心的成長心態教育他,
使他能夠支持你,幫助你接受挑戰,堅持不懈並從失敗中振作。
讀到最後讓我想到我之前沒讀完的一本書《快思慢想》,
講的也是關於動物性直覺及思考後想法互相抗衡的書,有空得再把它找出來好好看完。
這類講心態的書通常都不是讀過後就能夠輕易在自己身上實現的,
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形成新的習慣/思考路徑,
所以這類的書我想每隔一段時間的自我省思都需要拿出來翻翻才行,
畢竟人的惰性遠遠強大啊。
最後,順便推一下演員菅田將暉的介紹——
「不是天才,不是做不做得到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去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q8ozecSVJ8